你的位置:UNUS SED LEO 中文站 > DESO中文网 > 【2021高端圆桌】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数字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影响
【2021高端圆桌】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数字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影响
- 发布日期:2025-01-04 17:13 点击次数:166 2021年10月30日,以“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数字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影响”为主题的上海论坛2021金融科技-数字货币高端圆桌于复旦大学智库楼隆重举办。会议现场与云端汇聚国内国际顶级专家学者,共话数字货币的趋势与前景,为亚洲与世界的未来发展汇聚思想、提供智慧。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智库、高校、金融行业、企业等机构的嘉宾共襄盛会。会议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致开幕辞。国际清算银行数字经济首席经济学家Raphael Auer,瑞士央行国际货币合作司司长Attilio Zanetti,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作主旨演讲。在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张纯信,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毅与Raphael Auer、Attilio Zanetti、李振华一同就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等话题展开精彩讨论。钱军教授担任本次圆桌会议主持人,并致闭幕辞。钱 军全球数字货币呈现双层架构在开场辞中,钱军教授向线上线下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数字货币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现存的不同形式的数字货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钱军教授表示,正在不断演进的数字货币可以分为两个体系:上层体系主要是由主权国家的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组成,即央行数字货币(CDBC);底层体系则是指非央行发行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体系,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这两层体系共同构成的全球双层数字货币架构正在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技术发展、国际协调、行业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Raphael Auer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Raphael Auer表示非常高兴参加本次高端圆桌,并且对数字货币的蓬勃发展感到兴奋。在题为“全球格局下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的主旨演讲中,他认为从政策角度,央行数字货币并不只是一项技术,而是一个新概念,即运用新方式向社会提供货币。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即使在日本这类现金使用率很高的国家,在疫情后,现金使用率也逐步降低,并且开始越来越关注数字货币。Raphael Auer表示,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中国在此领域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随后,Raphael Auer详细介绍了零售型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以及央行运行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三种模式:直接模式,完全中介模式与混合模式。他表示,世界各国选择了不同模式进行尝试,目前虽然没确定最优选项,但是央行数字货币对于未来货币系统改革是千载难逢的机遇。Attilio Zanetti数字货币革新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率和总体效率Attilio Zanetti在题为“中央银行视角下的数字货币”的主旨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数字货币市场的最新观察以及目前货币支付体系的基础原则。他表示,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它拥有“革命时代”的所有典型特征:兴奋与机遇,不确定性与恐惧,还有一些混乱。我们不知道这场革新将去向何方。但是,从本质上,货币(包括支付系统和货币政策)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外部性,是我们经济和社会的核心。这场革新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率和总体效率。我们必须利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与包容性,同时保证货币的功能及其强大的公益性。李振华数字货币是满足数字经济交易需求的新型支付工具李振华在圆桌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原因探寻”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从支付演变的视角来看,数字货币是满足数字经济交易需求的新型支付工具和基础设施。他从三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全球非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发展趋势:第一,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内生发展方面,数字货币生态已发展成为功能相对完备的独立体系,全球市场的用户规模高速增长,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对数字货币的兴趣渐浓;第二,传统金融机构介入后数字货币生态与传统经济金融活动交互融合,PayPal、VISA、Mastercard等传统金融机构逐步打通传统经济金融与数字货币生态的壁垒。第三,头部机构(如脸书/Meta,摩根大通)利用数字货币开展全新的创新和竞争。圆桌对话金融技术革新促进金融稳定,提升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在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张纯信,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毅与Raphael Auer、Attilio Zanetti、李振华一同就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等话题展开精彩讨论,钱军教授担任主持人。张纯信教授强调,无论是区块链,还是数字化,金融技术革新都是为了促进金融长期的稳定性,提升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世界各国及地区处于不同的体制,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复杂多变。在数字化时代,希望通过数字货币、电子钱包,让更多的人进入到现代金融体系当中,通过数字化渠道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现实问题,发挥普惠金融作用。同时,张纯信教授指出,数字货币的隐私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公众对隐私和匿名支付是有需求的,如何平衡监管与隐私是央行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数字货币?黄毅教授从宏观审慎监管和货币政策制定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数字货币的看法。他表示,全球现在正处于一个货币寻锚和资本寻找“安全资产”特殊时刻,我们已经进入了低利率、低通胀和低增长时代,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利率基本接近于零,这也意味着资金投资回报和实际利率也是长期走低。数字货币这一新型工具的诞生提供给全球资本市场可流动、可投资的“另类资产”的可能。除此之外,数字货币不仅仅带来了支付体系的变革,更推进了包括保险、借贷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整体发展。对于世界大部分央行如何采取最优化的协调机制,Raphael Auer表示,各国央行首先需要解决来自国内支付体系的各项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切换到央行数字货币支付体系。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支付体系目前是一块白板,国际清算银行应该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之后相互协调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等到各国的央行数字货币都成立之后才进行考虑。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接口与界面的统一性问题,我们也正在做批发端与零售端的相关项目,争取纳入包括政府、央行、监管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在内。Attilio Zanetti在圆桌对话中指出了央行数字货币在构建安全货币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强调,由于人们对隐私的观念不同,可能不会接受在系统层面上被完全追溯。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不是唯一最终的解决方案,包括稳定币在内的混合模式可能会是更优选择。对于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如何?李振华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影响深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央行对于最终端个人的负债,是整个金融体系颠覆性的变化,所以应该找到中间稳定状态慢慢推进。然而,稳定币则更像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前端探索形态,在前端场景应用与规则治理机制上,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探明前路。FISF本场高端圆桌是上海论坛2021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复旦大学、崔仲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承办。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大型学术论坛。论坛立足于上海,依托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6届年会,出席论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3000余人次。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旨在搭建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求更好地为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相关资讯